发表时间:2017-08-31 来源:本站 浏览量:39
【背景链接】
暑假期间,各种披着“神奇效果”外衣的培训班粉墨登场。“一周写出好字”“三十小时抵上三年”“七天成诗人”“蒙眼能辨色”,这些速成班的广告语让人大跌眼镜。我不由得想起前些日子“大火”的“百变神医”“刘洪斌”们。“一天治好糖尿病”“想怎么吃就怎么吃”“攻克癌症”“不用吃药、不用打针”……似曾相识的夸张语言,似曾相识的神奇疗效,广告针对的人群不同,但相信这些广告的人,大多怀着相同的心态:后者是病急乱投医,前者是“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。
(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)
【中公分析】
速成班在家长中间有市场,说明不少人缺乏艺术常识和科学常识。只要有基本的文学艺术素养就会知道,“七天成为诗人”“一周写出好字”是不可能的。无论是书法,还是诗歌,都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因素,书法不是简单地写字,作诗也不是随便堆砌词语。推敲琢磨、陶冶性情、变化气质、文以化人,这些文学艺术所承载的重要作用,需要长期涵泳才能获得。
在人文素养缺乏的背后,是科学素养的缺失。这些速成班往往有着拙劣的“科学理论”支撑。“右脑开发”是骗子最喜欢的一个理论。在某搜索引擎中输入“开发右脑”,可以查到17万多条相关结果,其中排名最靠前的几条均是所谓“右脑开发”培训班的招生信息。 这些交了“智商税”的家长既可怜,又可气。这些开办速成班的所谓“老师”既不真懂艺术,也不真懂科学,但他们深谙人心,是“心理学大师”。他们吃准了家长们“望子成龙”的迫切心态。在成人的世界里,各种速成班也比比皆是。什么考研、考公务员,甚至考高级技工、工程师,都有速成班。放眼文艺界,“注水”问题也是严重。大师遍地,名家横飞,书法家、文学家,只要会写字的人都敢这么吆喝。当急功近利成为一种社会心态,家长们希望通过“速成”的方法来提高孩子们的文化艺术素养,也就不足为怪了。
【参考对策】
中公教育总结:家长们不要被各种“速成”的骗局蒙蔽了眼睛,家长要有警觉意识,不要轻信,短期的“神奇效果”。 要知道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可能一撮而就,急于求成,如果真心想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,功夫还是得下在平时。
面对当今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,人们不断提高自己、为自己充电,这本来无可厚非。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情,都不应该太过功利。当人们报着一颗平常心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,相信每件事都可以做好,同样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与称赞。
光明网:文化素养岂能速成